内容提要
本书内容包括: Linux的基本知识, VMware虛拟机介绍, Linux的图形化用戶界面, 用戶和组管理, 文件系统与文件管理, 磁盘管理, 进程与作业管理, RPM软件包管理, Shell编程, Linux网络基础, DNS服务器管理, DHCP服务器管理, WWW服务器管理, FTP服务器管理, 邮件服务器管理, Linux防火墙配置等
目录
1 (p1): 第1章Linux基本知识
1 (p1-1): 1.1 Linux的出现
1 (p1-1-1): 1.1.1 UNIX操作系统的出现
1 (p1-1-2): 1.1.2自由软件的兴起
2 (p1-1-3): 1.1.3 Linux操作系统的出现
2 (p1-2): 1.2 Linux的主要特点
2 (p1-2-1): 1.2.1什么是Linux
3 (p1-2-2): 1.2.2 Linux的主要特点
4 (p1-3): 1.3 Linux的版本
4 (p1-3-1): 1.3.1 Linux的内核版本
4 (p1-3-2): 1.3.2 Linux的发行版本
6 (p1-4): 1.4 Linux的系统组成与应用前景
6 (p1-4-1): 1.4.1 Linux系统的组成
7 (p1-4-2): 1.4.2 Linux系统的应用前景
10 (p2): 第2章VMware虚拟机介绍与Linux安装
10 (p2-1): 2.1虚拟机概述
10 (p2-1-1): 2.1.1虚拟机原理
10 (p2-1-2): 2.1.2虚拟机软件
11 (p2-2): 2.2 VMware Workstation
11 (p2-3): 2.3 VMware Workstation的基本使用
11 (p2-3-1): 2.3.1 VMware Workstation的下载和安装
12 (p2-3-2): 2.3.2 VMware Workstation虚拟软件的使用
14 (p2-4): 2.4 VMware Workstation的网络功能
14 (p2-4-1): 2.4.1 VMware Workstation提供的虚拟网络设备
16 (p2-4-2): 2.4.2 VMware Workstation网络的四种工作模式
18 (p2-5): 2.5用VMware Workstation安装Linux
18 (p2-5-1): 2.5.1创建虚拟机的方法与步骤
19 (p2-5-2): 2.5.2安装操作系统CentOS4
24 (p2-5-3): 2.5.3安装VMware Tools
24 (p2-5-4): 2.5.4在虚拟机中增加硬件设备
25 (p2-6): 2.6 Linux的启动、关机与登录
25 (p2-6-1): 2.6.1 Linux的启动
26 (p2-6-2): 2.6.2系统登录
27 (p2-6-3): 2.6.3关机与重新启动
32 (p3): 第3章Linux的图形化用户界面
32 (p3-1): 3.1 X Window的基本原理
32 (p3-1-1): 3.1.1 X Window简介
32 (p3-1-2): 3.1.2 X Window的发展简史
32 (p3-1-3): 3.1.3 X Window基本组成原理
33 (p3-2): 3.2图形桌面环境的启动
33 (p3-3): 3.3 GNOME桌面环境
33 (p3-3-1): 3.3.1桌面快捷方式
34 (p3-3-2): 3.3.2面板
35 (p3-3-3): 3.3.3程序菜单
35 (p3-4): 3.4 GNOME的基本设置
35 (p3-4-1): 3.4.1桌面首选项
36 (p3-4-2): 3.4.2面板的配置
36 (p3-4-3): 3.4.3退出GNOME
36 (p3-5): 3.5系统设置
36 (p3-5-1): 3.5.1配置日期和时间
37 (p3-5-2): 3.5.2改变桌面背景
37 (p3-5-3): 3.5.3配置网络
38 (p3-6): 3.6其他桌面环境
38 (p3-6-1): 3.6.1 KDE桌面的面板管理
38 (p3-6-2): 3.6.2窗口管理
39 (p3-6-3): 3.6.3文件管理器
39 (p3-6-4): 3.6.4桌面环境之间的切换
42 (p4): 第4章 用户与组管理
42 (p4-1): 4.1用户和组
42 (p4-1-1): 4.1.1基本概念
42 (p4-1-2): 4.1.2用户账号配置文件
44 (p4-1-3): 4.1.3用户和组分类
44 (p4-2): 4.2用户和组的管理
44 (p4-2-1): 4.2.1用户ID和组ID
44 (p4-2-2): 4.2.2相关命令
47 (p4-3): 4.3图形界面下的用户和组的管理
47 (p4-3-1): 4.3.1用户和组配置
47 (p4-3-2): 4.3.2添加新用户
48 (p4-3-3): 4.3.3修改用户属性
49 (p4-4): 4.4常见的用户群组管理命令
51 (p5): 第5章 文件系统与文件管理
51 (p5-1): 5.1文件系统类型
51 (p5-1-1): 5.1.1 Linux文件系统基本概念
52 (p5-1-2): 5.1.2 Linux文件系统类型
53 (p5-2): 5.2目录和文件
53 (p5-2-1): 5.2.1 Linux系统目录结构
53 (p5-2-2): 5.2.2 Linux系统的文件类型
54 (p5-2-3): 5.2.3文件命名
55 (p5-2-4): 5.2.4文件名通配符
55 (p5-3): 5.3文件权限
55 (p5-3-1): 5.3.1 Linux系统中用户和权限
56 (p5-3-2): 5.3.2文件及目录权限的功能
56 (p5-3-3): 5.3.3修改文件或者目录的权限
59 (p5-4): 5.4常用文件系统命令
59 (p5-4-1): 5.4.1命令操作基本知识
60 (p5-4-2): 5.4.2有关文件显示命令
62 (p5-4-3): 5.4.3有关匹配、排序及显示指定内容的命令
64 (p5-4-4): 5.4.4比较文件内容的命令
66 (p5-4-5): 5.4.5复制、删除和移动文件的命令
67 (p5-4-6): 5.4.6创建和删除目录的命令
68 (p5-4-7): 5.4.7改变工作目录和显示目录内容的命令
69 (p5-4-8): 5.4.8链接文件的命令
70 (p5-5): 5.5重定向命令及管道命令
70 (p5-5-1): 5.5.1命令的输入与输出
70 (p5-5-2): 5.5.2输入重定向
71 (p5-5-3): 5.5.3输出重定向
72 (p5-5-4): 5.5.4管道
72 (p5-6): 5.6 VI编辑器
72 (p5-6-1): 5.6.1 VI的工作方式
73 (p5-6-2): 5.6.2启动和退出VI
74 (p5-6-3): 5.6.3 VI常用命令
79 (p6): 第6章 磁盘管理
79 (p6-1): 6.1创建Ext3文件系统
79 (p6-1-1): 6.1.1磁盘的物理组织
79 (p6-1-2): 6.1.2 Linux硬盘的几个基本概念
80 (p6-1-3): 6.1.3创建磁盘分区
82 (p6-1-4): 6.1.4在磁盘分区中建立文件系统
82 (p6-2): 6.2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
83 (p6-2-1): 6.2.1手工安装文件系统
84 (p6-2-2): 6.2.2手工卸载文件系统
84 (p6-2-3): 6.2.3文件系统的自动安装
86 (p6-3): 6.3磁盘配额
90 (p7): 第7章 进程与作业管理
90 (p7-1): 7.1 Linux的运行级别
90 (p7-1-1): 7.1.1 Linux的启动过程
91 (p7-1-2): 7.1.2 Linux的运行级别
93 (p7-1-3): 7.1.3配置Linux的运行级别
93 (p7-2): 7.2进程和作业
93 (p7-2-1): 7.2.1进程的概念
94 (p7-2-2): 7.2.2 Linux中的进程
94 (p7-2-3): 7.2.3进程的类型
94 (p7-2-4): 7.2.4进程的启动方式
95 (p7-2-5): 7.2.5进程的优先级
95 (p7-2-6): 7.2.6 Linux进程的状态
96 (p7-2-7): 7.2.7作业
96 (p7-3): 7.3 Linux的进程管理
96 (p7-3-1): 7.3.1查看系统的进程
98 (p7-3-2): 7.3.2查看系统的作业
99 (p7-3-3): 7.3.3设置进程的优先级
99 (p7-3-4): 7.3.4终止进程
100 (p7-4): 7.4任务调度
101 (p7-4-1): 7.4.1 at调度
102 (p7-4-2): 7.4.2 crontab文件
103 (p7-4-3): 7.4.3 cron调度
107 (p8): 第8章 软件包管理
107 (p8-1): 8.1 RPM软件包管理
107 (p8-1-1): 8.1.1 RPM软件包简介
107 (p8-1-2): 8.1.2 RPM软件包的命名规则
108 (p8-1-3): 8.1.3 RPM包的使用及其管理
113 (p8-2): 8.2 TAR软件包管理
113 (p8-2-1): 8.2.1文件的压缩和打包
114 (p8-2-2): 8.2.2 TAR的使用
120 (p9): 第9章Shell编程
120 (p9-1): 9.1 Shell概述
120 (p9-2): 9.2 Shell的基本功能
121 (p9-2-1): 9.2.1空白格
121 (p9-2-2): 9.2.2通配符
121 (p9-2-3): 9.2.3注释符与注释
121 (p9-2-4): 9.2.4转义字符
122 (p9-2-5): 9.2.5 Shell脚本的运行过程
123 (p9-3): 9.3 Shell变量
123 (p9-3-1): 9.3.1 Shell变量类型
124 (p9-3-2): 9.3.2 Shell变量的赋值
126 (p9-3-3): 9.3.3 Shell变量的输出
126 (p9-3-4): 9.3.4算术运算
127 (p9-3-5): 9.3.5条件测试
130 (p9-4): 9.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
130 (p9-4-1): 9.4.1 if结构
132 (p9-4-2): 9.4.2 case结构
133 (p9-4-3): 9.4.3 select结构的语法格式
134 (p9-5): 9.5循环程序设计
134 (p9-5-1): 9.5.1 while语句
136 (p9-5-2): 9.5.2 for语句
137 (p9-5-3): 9.5.3 until循环
137 (p9-5-4): 9.5.4 break语句
138 (p9-5-5): 9.5.5 continue语句
139 (p9-6): 9.6函数的定义
144 (p10): 第10章Linux网络基础
144 (p10-1): 10.1 Linux网络配置基础
144 (p10-1-1): 10.1.1网络相关概念
146 (p10-1-2): 10.1.2网络相关配置文件
148 (p10-2): 10.2配置TCP/IP网络
148 (p10-2-1): 10.2.1查看及测试网络配置
151 (p10-2-2): 10.2.2使用命令调整网络参数
153 (p10-2-3): 10.2.3通过配置文件修改网络参数
155 (p10-2-4): 10.2.4使用setup命令修改网络参数
155 (p10-3): 10.3 Linux的网络服务
156 (p10-3-1): 10.3.1 Linux下网络服务的分类
158 (p10-3-2): 10.3.2 Linux下网络服务的配置方法
161 (p10-4): 10.4 Linux的网络安全
165 (p11): 第11章DN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
165 (p11-1): 11.1 DNS服务概述
165 (p11-1-1): 11.1.1实现域名解析的方法
166 (p11-1-2): 11.1.2 DNS的组成
166 (p11-1-3): 11.1.3 DNS服务器的类别
167 (p11-2): 11.2 DNS服务软件包的安装与启动
167 (p11-2-1): 11.2.1 DNS服务软件包的安装
167 (p11-2-2): 11.2.2 DNS服务的启动与停止
168 (p11-3): 11.3 DNS服务的配置
168 (p11-3-1): 11.3.1 DNS的主配置文件named.conf
169 (p11-3-2): 11.3.2 DNS的区域配置文件
172 (p11-3-3): 11.3.3主DNS服务器的配置过程
173 (p11-4): 11.4辅助DNS服务器的配置
173 (p11-4-1): 11.4.1相关概念
173 (p11-4-2): 11.4.2配置过程
174 (p11-5): 11.5区域委派与子域配置
175 (p11-5-1): 11.5.1父域的设置
176 (p11-5-2): 11.5.2子域的设置
177 (p11-5-3): 11.5.3服务器测试
181 (p12): 第12章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
181 (p12-1): 12.1 DHCP服务概述
181 (p12-2): 12.2 DHCP服务源软件包的安装与启动
181 (p12-2-1): 12.2.1源软件包安装
182 (p12-2-2): 12.2.2启动DHCP服务
182 (p12-3): 12.3 DHCP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配置
182 (p12-3-1): 12.3.1 DHCP服务器的配置
184 (p12-3-2): 12.3.2 DHCP客户端的设置与测试
185 (p12-4): 12.4多网段DHCP中继代理配置
191 (p13): 第13章WWW服务器配置与管理
191 (p13-1): 13.1 WWW服务概述
191 (p13-2): 13.2 WWW服务的安装与启动
191 (p13-2-1): 13.2.1 WWW服务的安装
192 (p13-2-2): 13.2.2 WWW服务的启动
192 (p13-3): 13.3 WWW服务的配置文件
195 (p13-4): 13.4用户个人站点配置
196 (p13-5): 13.5虚拟主机配置
196 (p13-5-1): 13.5.1基于名称的虚拟主机配置
197 (p13-5-2): 13.5.2基于IP的虚拟主机配置
200 (p13-6): 13.6用户认证配置
205 (p14): 第14章FT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
205 (p14-1): 14.1 FTP服务概述
205 (p14-1-1): 14.1.1 FTP概述
205 (p14-1-2): 14.1.2 FTP的工作原理
205 (p14-1-3): 14.1.3 FTP用户的类型
206 (p14-1-4): 14.1.4 FTP相关命令
206 (p14-2): 14.2 VSFTPD的安装与启动
207 (p14-3): 14.3 VSFTPD的配置文件
207 (p14-3-1): 14.3.1配置文件/etc/vsftpd/vsftpd.conf
208 (p14-3-2): 14.3.2辅助配置文件
208 (p14-4): 14.4配置VSFTPD服务器
208 (p14-4-1): 14.4.1配置匿名FTP
209 (p14-4-2): 14.4.2匿名用户能够上传文件,但不能删除文件
209 (p14-4-3): 14.4.3配置FTP允许任意操作
210 (p14-4-4): 14.4.4虚拟用户配置
215 (p15): 第15章 邮件服务器配置与管理
215 (p15-1): 15.1电子邮件服务概述
215 (p15-1-1): 15.1.1电子邮件服务工作原理
215 (p15-1-2): 15.1.2相关概念
216 (p15-1-3): 15.1.3电子邮件服务器软件
216 (p15-2): 15.2电子邮件服务的安装与启动
216 (p15-2-1): 15.2.1发送邮件服务器的安装
217 (p15-2-2): 15.2.2接收邮件服务器的安装
217 (p15-2-3): 15.2.3电子邮件服务启动
217 (p15-3): 15.3 Sendmail的配置文件
218 (p15-4): 15.4配置邮件服务器
218 (p15-4-1): 15.4.1 DNS的配置
220 (p15-4-2): 15.4.2 Sendmail的配置
221 (p15-4-3): 15.4.3 Dovecot的配置
221 (p15-5): 15.5单域转发邮件实例
222 (p15-6): 15.6双域转发邮件实例
227 (p16): 第16章Linux防火墙与NAT服务配置
227 (p16-1): 16.1 Linux防火墙概述
228 (p16-2): 16.2 Iptables简介
228 (p16-2-1): 16.2.1 Netfilter框架
229 (p16-2-2): 16.2.2 Iptables工作过程
229 (p16-3): 16.3 Iptables使用
229 (p16-3-1): 16.3.1命令说明
231 (p16-3-2): 16.3.2 Iptables配置例子
232 (p16-4): 16.4 Iptables配置实例
234 (p16-5): 16.5 NAT配置
234 (p16-5-1): 16.5.1 NAT简介
234 (p16-5-2): 16.5.2 NAT工作原理
235 (p16-5-3): 16.5.3 NAT分类
235 (p16-5-4): 16.5.4 NAT应用
244 (p17): 第17章 远程访问的配置
244 (p17-1): 17.1 VNC协议的配置
244 (p17-1-1): 17.1.1 VNC概述
244 (p17-1-2): 17.1.2 VNC的安装与启动
245 (p17-1-3): 17.1.3客户端访问VNC
246 (p17-1-4): 17.1.4 VNC的配置
247 (p17-2): 17.2 VPN的配置
247 (p17-2-1): 17.2.1 VPN简介及原理
248 (p17-2-2): 17.2.2流行VPN协议
248 (p17-2-3): 17.2.3 VPN服务器的配置
249 (p17-2-4): 17.2.4客户端测试VPN功能
253 (p18): 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