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理工大学2025新生攻略·心理健康篇

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

九月的阳光还没晒透金花南路,我就总爱坐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看喷泉起落。穿白T恤的少年抱着篮球跑过“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”的标语,刚下课的情侣在讨论着要去吃“花椒遇见辣椒”还是“长安大排档”——这是外人眼中的西理工,是招生简章上“坐拥两座校区”的大学,是你们曾在地图上标记过的未来坐标。但只有我们知道,在教九楼的通宵自习室里,是演算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推导,是金工实习时沾满机油的双手,也是那些藏在书本褶皱里的迷茫,如何像12号公寓楼下的野猫一样,悄悄爬上每个人的心头。

一、当“奔跑”成为一种习惯

踏入西理工,你可能会像我一样经历一个“加速”的过程。你会发现,这里的空气里仿佛有一种无形的推力,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,都忍不住加快奔跑的步伐。

可爱的学弟学妹,我想告诉你的是,西理工的道路很宽,宽到足够容纳下不同的奔跑节奏。就像从一公寓到图书馆的那条路,有人在大一就奔向各个竞赛的前沿,有人却在大三才找到考研的方向。我曾以为必须沿着最快的跑道前进,直到有次在云天苑,一位正在打太极的老师傅笑着对我说:“你看这云,聚散有时,快慢随心。人也一样,找到自己的节奏,才能跑得更远。”

二、给心灵留一个“慢下来”的角落

去年秋天,我偶然走进了静远湖旁的亭子。那里有一个留言本,上面写满了学长学姐们的心事。有人写:“今天高数又没听懂,但东门外的烤冷面真好吃”;有人画了一只沮丧的小狗,旁边写“代码出bug的时候,就想想工科楼顶吹来的风”。我突然意识到,那些曾以为需要独自承担的脆弱与迷茫,原来早就有人温柔地接住了。

后来我开始学着,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“慢下来”的角落。当我感到焦虑时,我会去西操场跑上几圈,看夕阳如何温柔地洒满整个运动场;当感到疲惫时,我会去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,看窗外的银杏叶如何从翠绿变为金黄。

你们知道吗?西理工的夜色很温柔。如果某天你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,可以去静远湖边走走,生活从来不是一条道跑到黑的赛道,那些看似“停滞”的时刻,恰是为下一次奔跑积蓄力量的间隙。

三、与自己和解的四季课

春天的午后,我喜欢去明德广场旁边的竹林。那里总有几只慵懒的猫在晒太阳。有一次看到一只小猫努力想跳上高墙,试了几次都失败了,最后却安然地在墙角的阳光里睡着了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成长不是非要抵达某个高不可攀的目标,而是学会在一次次尝试后,与不完美的自己坦然相处。

夏天的傍晚,我常去天台看晚霞。有个已经保研的学长曾指着天边的火烧云说:“你看,再浓烈的云,最终也会被晚风吹散。”后来他告诉我,他也曾因为挂科在宿舍里焦虑了整整一个暑假。“但你看,”他笑着指了指天空,“现在的天,比当年的云,更显得从容和辽阔。”

秋天的银杏大道是我最爱的地方。我见过有学姐把金黄的落叶夹进书里,在上面写下“敦本笃实,为人师表”;冬天的第一场雪后,我见过有同学堆起可爱的雪人,给它戴上印着“西安理工大学”的围巾。这些细碎的温暖,像星光点点的灯火,让我知道在西理工的每个角落,都有人像你一样,在努力与生活温柔相处。

尾声:风会记得每片叶子的名字

此刻我站在毕业季的蝉鸣里给你们写信,窗外的银杏树正绿意盎然。我想起第一次走进西理工,也曾被这里的“奔跑”氛围裹挟着向前,后来才渐渐明白,真正的成长不是在激流中拼命前行,而是学会在浪潮中,为自己筑一个小小的港湾。比如给自己定一个“不内卷”的小目标:每周去一次健身房,每天给陌生人一个微笑,或者像我一样,在某个黄昏为一片落叶驻足。

亲爱的学弟学妹,西理工的青春很高,高到能接住每一片想要飞翔的叶子;西理工的风很柔,柔到会记得每片叶子的名字。如果某天你觉得累了,就抬头看看天吧——你看那朵云,多像当年你在草稿纸上画的图样,正慢悠悠地,飘过工科楼的尖顶。

1 个赞